2016年8月11日 星期四

閱讀想法: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想像一下,20年後,覺得這3個問題的答案分別是什麼?






















這本<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是我從蔡依橙蔡校長的blog看到讀後感想,覺得從歷史發展來看待現代局勢的觀點蠻有趣,所以就開始閱讀了這本書。




書中提出疑問,為什麼在中古世紀時,世界各國並沒有發展到像今天如此懸殊的差距,究竟是什麼原因,在短短的幾百年內,造就了歐美強權,非洲貧困的局面呢?

就歷史背景來看,美洲大陸在大航海時代淪為歐洲海權國家的殖民地,然而到今天,美國、加拿大發展成為富庶有國際權力的大國。墨西哥與中南美洲國家卻還是在開發中,貧窮與治安不佳成為我們的刻板印象?


從文化制度來看,西歐東歐在中古世紀時都屬於基督文化的洗禮,甚至文藝復興的起源地也是在南歐的義大利,一直到工業革命開始,西歐列國開始科技與政治上突飛猛進,成就大航海時代,經歷一戰與二戰以及蘇聯解體後,東西歐的經濟與政治呈現出明顯落差。

再以地理位置來看,南北韓地理差距只有北緯38.5的圍牆分野,文化制度也承襲中國的儒家文化,一直到朝鮮戰爭後,兩個國家開始政治制度上的分野:北韓實施共產專制,南韓實施民主共和,到今天,南韓隱約要成為世界經濟體之一,北韓則是充滿了飢荒的傳聞與封閉的政治政策。

最後以清朝末年的中國與日本比較,曾經是東亞天朝上國卻被明治維新後的日本打趴,革命後的中國仍然無法挽回這樣的態勢,一直到國民黨北伐完統一中國再打完8年抗戰後,中國的政治國力勉強讓英美強國認同。但是百年前唐宋期間,日本是處處以模仿中國的制度、文化、風俗為榮,為什麼會產生這麼大的反轉?























作者研究這些國家的歷史背景,並分析歸納政治與經濟的運作模式,得出這些國家在近百年間的發展分歧點在於"廣納制度或是榨取制度"的採用。
























廣納式政經系統首要條件在於國家建立中央集權政府,讓人民可以安全地保有自己的私有財產,不用擔心有朝一日會被國家權貴或是軍閥突然沒收,並且提供公正的法律制度,讓人民與人民,人民與國家的紛爭能夠有一套公開透明的途徑可以裁決。最後國家運用稅收或是公權力,打造基礎公共設施,提供人民基本的生活所需或是經濟活動的基礎設備。

當人民享有國家的保障及基礎生活所需後,開始根據自己的能力優勢發展合適的經濟活動,以增加更多的收益。比如說有工匠型職人製作產品,商人再將這些產品運送到各地。

當經濟活動活絡起來,社會開始充滿更有效率、產生更多產值的氛圍,於是研發新科技,引進新技術,產業升級開始成為一股潮流。

而為了因應科技發展,教育的提升也勢在必行,從國民教育提升至技職教育再升級到學術教育,人民掌握核心技術或理論,又反過來促進科技的升級。至此,科技與教育成為驅動整個國家社會進步的火車頭。

當人民財富、 知識累積到一定程度,便會開始反過來要求政治權力,以鞏固自身的位置或是攫取更多的商業利益。

一個廣納式國家可以容許多元的權力團體爭(政治)取自身的權益,與舊有統治階級重新分配權力,並且每個政治勢力互相制衡,沒有誰可以併滅誰。多元的權力團體又會利用國家政治的力量增加自身領域的商業根基,形成正向循環。




















如果一個國家處於沒有集權政府的狀態(比如說像民國初年軍閥割據的狀況),各方政治權力誰也不讓誰,那就會導致國家的基本建設停滯。

法律無法約束所有的政治勢力,也就無法保證國家可以保護人民私有財產,人民也就沒有經濟誘因去研發新技術科技或是有效率提供自己的最大產能,反過來國家沒有經濟稅收,也無法提供像樣的基礎建設。



















或是在政治封閉的時期(比如台灣戒嚴時期、中共),政治權力牢牢掌握在特定菁英階層。

一方面把國家當作家天下,極力搾取國家社會的產能充實自己的口袋。另一方面他們透過政治力量,把富有經濟價值的產業給予特定人士把持(特許事業、皇親國戚、酬庸),因為沒有外來者的競爭,對於採用新技術、新產品所導致原產業的革命性風暴,常常就會避而不用,長久下來導致產業以及國家的沒落。



















作者回過頭來分析英國的廣納體制之路。

英國國會經歷光榮革命後,從皇室貴族手中取得可以相抗衡的政治權力,但是這些權力是受到憲法所限制,因此英國國會與皇室提供了法律的保障,並且促進公共設施的改進,鼓勵人民發揮自己的智慧財產。

在瓦特改良蒸汽機後,科技技術的革新成為社會發展的火車頭,所有的行業受到天翻地覆的變化(工業革命),靠著新技術新產業致富的人民藉由經濟優勢,開始要求政治權力上的參與。政治系統開放各階層的菁英代表近來,形成多元並互相制衡的政治權力,並且回過頭來反饋到自身的經濟階層。至此,英國開始進入富強國家的正循環。



















至於台灣有沒有辦法再次重回富強之路?老實說,我覺得開始有點希望。

2008年的對大陸開放,在318學運之後大家赫然發現,其實仍然是國民黨政治菁英家族壟斷的買辦文化,在這樣的系統下仍然是搾取系統,是以當時人民對於數字面上的經濟活絡感到無感。

拜社群網路發達之賜,太陽花學運後,台灣冒出多種階層的聲音,開始形成小眾的自媒體並且訴求民眾的認同,想要進入政治體制,重新分配長期被國民黨、民進黨把持的政治權力(綠社盟、時代力量皆屬之)。

而更近一點的則是華航罷工,華航工會成功和資方平起平坐談判後,勞方開始意識到自身權利的重要,對於勞基法的修訂也開始出現不同的聲音,不同以往平面媒體只有資方代表的話語權。



















放小到工作產業也是一樣,在產業中,覺得人在系統內是一直被虛耗?還是經驗值持續翻倍,每天都有新挑戰?我把醫療產業的健保放在這張圖比較,就會覺得嗯嗯呵呵去洗澡,標標準準的搾取式系統阿。

健保再持續下去,要不整體崩盤,回到完全自費的恐怖時代;要不名存實亡,健保提供的醫療品質倒退到開發中國家程度......(先猜,在選票掛帥下,健保不會整體崩盤,只會名存實亡。)


<結論>

我觀察,台灣社會開始起步,只是這樣的政治、經濟的變革能走多遠,能否一直獲得各方階層的支持,並不是非常明確樂觀。但是踏出搾取系統第一步,就是代表社會人民開始覺醒,就是台灣邁向富強的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